链后的不可篡改性,独立地存在公有云的存储单元中,确保数据无法非法访问存证;整体流程延迟控制在秒级。
(4)边缘计算网络
部署定制化ARM架构终端申领设备。采用模块化设计,支持生物识别组件热插拔。通过三级物理防护(防拆传感器+PCB保护电路+全盘加密)确保终端安全。
(5)多语言服务引擎
平台开发为多语言系统,支持中、英、法、西、俄、阿、日、韩、东盟四国共12种语言的实时切换。界面元素(按钮、表单、提示语)动态适配目标语言排版规范。
2.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
(1)服务效率低下问题
解决传统模式下外籍人员需往返多个部门、平均耗时5—7个工作日的痛点,通过全流程数字化改造将办理时间压缩至48小时内。
(2)跨境核验难题
突破跨国驾照数据不通的瓶颈,建立基于零信任的安全核验通道,实现“数据强加密”条件下的跨国驾照信息验证。
(3)语言服务缺失问题
填补现有政务平台多语言支持不足的空白,特别是解决东盟小语种服务缺失问题,提升非英语用户服务满意度。
(4)证件安全管理问题
改变传统纸质证件易伪造的现状,通过区块链存证和电子证照系统,提升假证识别准确率。
3. 预期成果
(1)技术成果:完成多国驾照识别系统,支持全球主要国家驾照的快速核验与数据匹配。建成区块链存证取证平台,确保申办流程透明可追溯,提升监管公信力。开发动态多语言适配引擎,覆盖12种国际主流语言,消除外籍人士的语言沟通障碍。
(2)服务成果:实现外籍临时驾驶证“一网通办”,大幅提升政务服务效率。建立覆盖广西全区43个网点的智能服务终端网络,提供便捷的线下办理渠道。年服务能力预计达300万人次,用户满意度目标≥90%。通过严格核验与风控体系,推动涉外交通合法上路,假证涉案率下降50%。
(3)社会效益:促进跨境人员往来便利化,预计带动涉外租车市场增长23%。为商务人士节约时间成本,创造约80亿元的跨境贸易增量。优化出行方式,减少碳排放,助力碳中和目标实现。形成可复制的智慧政务解决方案,为西部地区提供示范经验。
(4)经济成果:平台年营收预计超千万元,主要来自翻译认证、加急服务等增值业务。带动保险、租车、旅游等关联产业增收超亿元。培育数字经济新业态,创造200+就业岗位,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。
(一) 项目研究进度安排
1.第一阶段(2025.1-2025.4):最小可行产品(MVP)开发与试点验证
(1)核心功能开发:①OCR引擎集成。 完成多国家驾照(含东盟、欧美主流国家等国)的智能识别模块,支持驾照正反面信息自动提取包括姓名、准驾车型、有效期等。②专业数据接口对接:通过打通私有专业数据接口,实现外籍人员身份、签证状态、违法记录的准确核验。③多语言填表系统:平台支持中、英、法、西、俄、阿以及东盟四国等语言的在线填表功能,适配移动端H5页面。
图 4 手机端平台操作页面
(2)试点运行与优化。我们将在广西南宁开展试点,联合当地交管部门,模拟外籍用户从申请到发证的全流程,通过实现集成“邮政外籍驾照换证翻译”服务,实现翻译文件在线提交与自动审核,减少人工干预。
(3)技术验证与合规准备。通过技术验证,完成平台等保三级认证,采用国密SM4算法确保数据加密存储;随后初步搭建区块链存证模块,实现临时驾照电子凭证的不可篡改存证。
图 5 平台初步设计流程
2.第二阶段(2025.5—2025.9):生态体系搭建与功能扩展
(1)功能扩展与多语言支持。平台将扩展全球主流国家驾照识别能力,覆盖欧盟、北美、中东等200+国家驾照类型,提供中、英、法、西、俄、阿、日、韩及东盟四国12种语言界面,满足在桂外籍人士多样化出行需求。
(2)生态合作接入。与南宁本地租车平台、国际租车平台(如Hertz、Avis)等合作,推出“驾照申请+租车”快捷服务,同时对接北部湾保险、平安保险等机构,开发临时驾照与跨境车险组合产品,拓宽周边生态业务,降低在桂外籍人员出行风险。
(3)线下服务网络建设。在南宁吴圩机场、南宁东站、领事馆区、国际社区部署自助发证终端,支持人脸识别、活体检测及12种语言证照打印。与南宁邮政合作,在东盟商务区设立服务站,提供驾照翻译、快递送达